办案手记丨一场为过劳死员工的冒险
办案概述
某知名企业子公司流水线员工杨某,于2018年3月24日凌晨4点在家中猝死,家属认为是因长时间超时加班过劳致死,现阶段,在法律层面上对在非工作地点、非工作时间的过劳死认定工伤困难重重。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,办案律师通过抓住用人单位严重超时加班,血汗工厂为切入点,动用网络舆论、部门投诉、内部瓦解、记者助力等综合立体手段,制造用人单位公关危机,经过多次谈判,迫使企业总部介入,最终帮助家属获得90万元赔偿款,大大超出家属20万元的赔偿预期,使死者3岁女儿、60岁老父母生活得以基本保障。 办案详程 猝死员工为流水线员工,入职近两年,一直实行两班倒,每天工作12小时,每月仅休息一两天,粗略计算每月加班160小时,故员工在家中猝死后,家属坚持此员工为过劳死。办案律师接受委托后第一时间查询到了类似案例,(2014)宜行终字第00013号判决书,本判决中工亡者也是在家死亡,最终认定为工伤。此判决书给了家属很大希望,但考虑到家属为外地人,食宿等多有不便,且此判决为个案,判决结果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等因素,员工家属希望尽快了结,遂未进行冗长的工伤认定和行政诉讼。办案律师参照工伤计算标准向用人单位索赔190万元,然用人单位仅答应赔偿2万元,且拒绝提供死者的任何工作资料,包括劳动合同和考勤记录。 通过两次谈判后,办案律师意识到必须要掌握和固定案件所有资料,方能进一步确定解决方案,遂通过社保局调取了劳动合同,社保记录;在用人单位附近,向着工作服,带工牌的劳动者以找工作的方式问询并悄悄录像,固定了员工需要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,每月仅休息一两天的证据。 调取涉案材料和固定证据后,办案律师陪同死者家属向多个部门进行了投诉。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了超时加班情况,要求监察大队依据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》第25条规定,给予企业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,并按人数处以罚款。如此将加重企业成本,使其产值降低; 向公积金中心投诉了未给员工缴纳公积金的情况,要求追缴未缴纳的所有公积金; 向社保局和地税局投诉了企业未足额缴纳社保的情况,要求补缴所有瞒报漏缴的社保费用。 针对用人单位的种种违法行为,让家属向用人单位员工散发传单,传单内容为用人单位的种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和维权方式。 最后整理资料,请来记者朋友,对用人单位进行采访,向政府办公室反映情况,最后记者虽未进行报道,也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。 投诉的同时,家属自发在网络上进行了系统的发帖,包括百度贴吧、快手、抖音、天涯论坛等,其中天涯论坛帖子点击量超六万,留言超两千; 以上系统而立体的手段,迫使用人单位总部联系当地政府出面介入,最终支付赔偿。 在最后谈判过程中,因死者老父亲各种顾虑,抢夺谈判权,仅要求50-80万元的赔偿,作为代理律师不能超越代理权限,但考虑到员工妻子也是近亲属,员工父亲意见不能代表所有家属意见。通过和死者妻子沟通,将赔偿数额要求适当提高,通过进一步斡旋,最终获得90万元的赔偿款。 确定赔偿款后,家属内部对赔偿款的分配出现纠纷苗头,遂对家属内部赔偿款的分配综合把控,成立了银行共管账户,避免了家属内部矛盾的扩大,并保障了员工幼女的成长教育资金。 办案过程中,曲折艰险,用人单位向律师所在律所发函,指控代理律师敲诈勒索,律所风控负责人指出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,不存在敲诈勒索,为代理律师后续办案中提供了精神助力。 办案亮点 跳出法律条款边界,通过多种手段,立体打击,制造企业公关危机,最终获得超出家属预期,且超出律所同事预期的赔偿。 通过扮演求职者利用手机录像灵活取证,坐实用人单位长时间违法加班,血汗工厂的事实。 合理把控、分配赔偿款项,避免赔偿款的分配矛盾扩大化。确定获得赔偿数额后,做好家属工作,员工妻子和父母各得20万,余下30万制定共管账户协议,约定30万归员工女儿所有,由员工妻子和员工父母共同支配银行账户,使员工女儿成长所需资金得到保障。